招生考试网
 3773考试网 - 专升本考试 - 分省专升本 - 安徽专升本 - 正文

合肥师范学院2013年安徽专升本分析化学考试大纲

来源:2exam.com 2013-3-10
合肥师范学院2013年安徽专升本分析化学考试大纲

2013年专升本《分析化学》考试大纲

专业性质:理工类

课程性质:专业基础课

考核方式:闭卷考试(可以使用数学计算器)

题型结构:选择题,填空题,判断题,简答题,计算题等。

考核内容:

第一章 绪论

考核内容:1、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,明确其任务和作用。

       2、熟悉分析方法的分类。

       3、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。

  

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

考核内容:1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免方法,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。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,正确记录、处理数据及表示分析结果,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,学会正确地写出分析报告。

2、熟悉偶然误差的规律性,异常值的取舍规则(Q检验法、G检验法)。测量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。

3、了解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(正态分布,t分布,平均值的精密度、置信区间、显著性检验)。

 

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

考核内容: 1、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。基准物质及应具备的条件,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。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(物质的量浓度,滴定度)及滴定分析的计算。

2、熟悉滴定的方式(直接滴定、返滴定、置换滴定、间接滴定)和应用。

3、了解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,能根据样品选择滴定方式。

 

第四章 酸碱滴定法

考核内容:1、掌握酸碱质子理论要点:酸碱定义、共轭酸碱对、酸碱反应的实质、酸碱的强度,理解共轭酸碱对酸碱强度的关系,辨别共轭酸碱对,区分酸碱的强度。掌握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: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,分析浓度、平衡浓度、分布系数,酸碱溶液中[H+]的计算。强碱(酸)滴强酸(碱)、强碱滴弱酸、强酸滴弱碱、多元酸(碱)等各种类型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,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,化学计量点酸度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和依据。一元酸碱准确滴定的条件,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。

2、熟悉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,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,为酸碱滴定体系选择合适的指示剂,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。混合酸碱的测定方法(双指示剂法定性和定量分析)。

3、了解混合指示剂的特点, 缓冲溶液的性质,缓冲容量。 滴定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,酸碱滴定法的应用。

第五章 络合滴定法

考核内容:1、了解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,掌握稳定常数、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、条件稳定常数,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及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。准确滴定的条件。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,使用条件和选择。

2、了解EDTA及其配合物的特性。掌握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,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,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,混合离子分别滴定的条件。滴定中酸度控制的目和方法。熟悉金属离子指示剂具备条件,知道常用的金属离子指示剂,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变色原理,指示剂的封闭、僵化、变质现象及消除方法。
3、熟悉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。

 

第六章 氧化还原滴定法

考核内容:1、掌握氧化还原平衡:标准电位和半电池反应,Nernst方程式,条件电极电位的计算和应用,熟悉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,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判断,条件平衡常数,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、程度和速度的因素。

2、熟悉氧化还原滴定对化学反应的要求。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,条件电位,准确滴定的条件。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,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。氧化还原滴定法常用的指示剂类型(自身指示剂、特殊指示剂、氧化还原指示剂)。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、变色范围、使用条件及选择原则。

3、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及应用。掌握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原理,滴定条件,基准物,指示剂,滴定方式,应用范围及结果计算。

 

第七章  沉淀滴定法

考核内容:1、掌握银量法的三种指示终点方法(Mohr法、Volhard法、Fajans法)的原理、滴定条件及应用范围。

2、熟悉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及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。 

 

第八章  重量分析法

考核内容: 1、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定义、特点及分类,换算因数的概念及表示

2、熟悉沉淀重量法的操作步骤(过滤,洗涤,灼烧,恒重),沉淀形式、称量形式等基本概念,沉淀法对沉淀的要求;理解沉淀完全和沉淀纯度对分析结果的意义,影响沉淀溶解度、沉淀纯度的因素;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。 

3、掌握沉淀重量法的有关计算换算因数的计算,沉淀的溶解度与溶度积的计算,试样称取量的计算,沉淀剂用量的计算,百分含量计算)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参考书目:《分析化学》(上册)(第三版)  华中师范大学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

 

 

 

 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    最新文章

    分省专升本
    福建专升本 | 安徽专升本 | 山东专升本 | 江西专升本 | 辽宁专升本
    河南专升本 | 湖南专升本 | 湖北专升本 | 上海专升本 | 广东专插本
    河北专接本 | 江苏专转本 | 北京专升本 | 浙江专升本 | 重庆专升本
    吉林专升本 | 黑龙江专升本 | 山西专升本 | 天津专升本 | 甘肃专升本
    海南专升本 | 陕西专升本 | 内蒙古专升本 | 四川专升本 | 云南专升本
    浙江省22 | 新疆直升本 | 广西专升本 | 江苏专转本 | 青海专升本
    上海插班生 | 宁夏专升本 | 贵州专升本 | 西藏专升本
    政策法规
    考试大纲
    考试问答
    试题答案
    录取查询
    成绩查询
    录取分数线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